◆不少消費者自備結實的購物袋
▲肯德基的木勺像壓舌板
百世物流香港電話1月16日訊(海峽導報記者 許納芳 焦修博)升級版“限塑令”實行半個多月以來,不少商家店鋪使用可降解材質替代原有的塑料製品。連日來,導報記者走訪多家超市、餐飲店、飲品店,瞭解消費者意見。雖然大多數消費者表示支持環保,但在體驗這些不“塑”之客後,也有不少消費者吐槽這些環保替代品不走心:木勺子像壓舌板,紙吸管味道重,可降解塑料袋一劃就破……
1 紙質吸管味大且易軟化
昨日上午,導報記者來到了位於蓮前西路的明發商業廣場,這裏聚集着多家不同品牌的飲品店。導報記者走了一圈發現,絕大多數店鋪都已換上紙質吸管或提供可降解的塑料吸管。
14日下午,導報記者來到海滄區走訪,多數飲品店均改提供紙吸管,且包裝袋更換為可降解塑料包裝袋。
在海滄區滄虹路的快樂檸檬飲品店,導報記者購買了一杯售價11元的飲品,發現所附帶的吸管仍為塑料制吸管。對此,店員表示:“目前店內大杯飲品均已更換紙質吸管,但小杯飲品由於原有塑料吸管並未用完,故暫未更換紙質吸管。”走訪過程中,導報記者發現仍有部分商家在使用塑料吸管,此類商家給出的解釋均為原有庫存尚未用完。“更換紙吸管對我來説沒影響,我平時不怎麼喝奶茶,對口感沒有那麼高要求。”在奶茶店,導報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顧客,其中一位男士如此説道。
奶茶忠實愛好者小莉則表示,紙吸管嚴重影響了她的飲用體驗。“紙吸管雖然環保,但它有一股奇怪的味道,而且泡在水裏時間久了就會軟化,時間長了,根本分不清是在喝奶茶還是在喝紙漿。每次喝到一半,都感覺要喝不下去了。”小莉説,自己準備上網網購一些可循環使用的不鏽鋼吸管,放在家裏或者辦公室,以備不時之需。
市民黃女士告訴導報記者,與塑料吸管相比,紙吸管底部沒有那麼鋒利,經常捅不開塑封膜。一些商家為了方便顧客,會額外提供塑料籤。“這種做法讓我覺得本末倒置了。”
2 可降解塑料袋價格貴容易破
14日上午,導報記者在位於工人體育館負一層的大潤發(廈門店)看到,該超市提供的可降解塑料袋小號的0.3元,中號的0.5元,大號的0.8元。但現場購買塑料袋的人很少,多數市民在付款時拿出了自備的無紡布購物袋。“現在的塑料袋太薄了,東西稍微一多,就容易破掉。”在超市選購物品的蔡女士告訴導報記者,上週末,她和女兒在超市選購了一些蔬菜和零食,購買了一個大號的可降解塑料袋,誰知裝袋後,還沒走出超市大門,袋子就被零食的邊角劃出一個大洞。“這袋子也不便宜,為何質量會這麼差?”
而超市的常客林先生則表示,之前他用完超市購物袋後會將其收好,下次購物再帶上用,循環使用幾次才丟棄。不過,現在林先生不得不改變策略。他説:“可降解塑料袋比較軟,我擔心再用時會壞掉,回家後就當垃圾袋用了。”
3 木質勺子遇水變“壓舌板”
響應“限塑令”的號召,近期,也有很多餐飲店把常見的塑料勺子換成了木質勺。昨日,導報記者在肯德基(育秀餐廳店)中拿到了一隻木質勺子。從外觀看,該木質勺子的弧度比以往的塑料勺小了不少。“用來吃土豆泥沒什麼問題,但是用來喝湯根本就不行。”市民呂先生説,他購買了肯德基的一份套餐,其中包含芙蓉薈蔬湯,一開始喝湯只覺得勺子有點淺,沒想到喝着喝着,木勺吸飽了水,變成扁平狀的木板。“一勺舀起來只有幾滴湯,還不如直接端起來喝來得快。”
市民郭女士説,使用木勺的確更環保,但變形後的木勺子讓她想起醫生檢查口腔時用的壓舌板,她希望店家在設計這些環保替代品時能更走心、更實用些。
專家
管理部門應明確替代品的生產標準
導報記者針對這一現象與集美大學教授、環保專家林地球取得了聯繫。林地球教授認為,近期環保替代品引發消費者不滿,反映出管理部門前期的準備不夠充分。環保替代品的生產和投用問題,管理部門要更加認真對待。很多廠家在生產環保替代品時,粗暴地認為只要把不可降解變為可降解就可以了,忽視了消費者的安全問題和使用感受。管理部門應加強宣傳引導,明確替代品的生產標準。限塑是好事,關鍵是要把好事辦好。